配资加杠杆 一念之差,一生之痛——预防溺水刻不容缓,远离无声的杀手_游泳_人员_水域
2021年4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7月25日定为世界预防溺水日,以应对全球范围内因溺水导致的重大生命损失。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溺水是全球1~24岁人群死亡的十大原因之一,每年约有40万人因此丧生,其中90%以上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我国每年溺亡人数约5.9万人次配资加杠杆,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多发生在夏季。溺水不仅可能直接导致死亡,幸存者也可能因脑部缺氧引发永久性神经损伤,给家庭和个人带来沉重的负担。预防溺水是每个学校、每个家庭以及每个人的必修课,预防溺水,刻不容缓。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如何预防溺水以及溺水后该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急救。
知溺水
溺水是指人体浸没于水中,反射性引起喉痉挛和(或)呼吸障碍,发生缺血缺氧,从而引发窒息、心跳骤停甚至出现死亡的过程。
1. 溺水高发区域
1)室内:水桶、洗衣机、浴缸、浴盆等,儿童因无人看管,嬉戏打闹对水深判断失误而引发溺水事故。
展开剩余63%2)室外:江、河、湖、海、小溪、山塘、水库、废弃矿区等,水底环境复杂(如暗礁、淤泥、旋涡),水流不稳定,易发生意外。
3)隐蔽区域:暴雨后的积水处、废弃水坑、工地积水等,因不易察觉,风险常被忽略。
2. 溺水常见原因
1)个人因素:缺乏游泳技能,安全意识差,如独自下水、冒险行为,或身体突发抽筋、疲劳等状况。
2)环境因素:去到危险水域(如旋涡、暗流等),缺乏安全措施(如护栏、救生衣、救生员),天气突变(如雷雨、台风)等。
3)监管不力:儿童无人看管,集体活动中安全管理不到位等。
防溺水
1)坚持十不原则:不得私自外出泳,不得无大人带领下私自游泳,不得擅自与他人游泳,不得到无安全设施和无施救人员区域游泳,不得到不熟悉水域游泳,不得酒后或饱餐后游泳,不得着沉重的泳装游泳,不得贪图刺激游泳,不得在水中嬉戏打闹,不得盲目施救被困人员。
2)个人:学会游泳和基础救生技能,不独自去陌生水域游泳,下水前做好热身,身体不适不下水。
3)家庭:家长看护好自己的小孩,不让其独自去到危险水域,教孩子了解溺水风险和呼救方法。
4)社会:在危险水域设置警示护栏和标识,游泳池配备救生员,学校、社区、单位积极宣传普及防溺水知识,开展应急救援演练。
学急救
1. 学会自救 如不幸落入水中,首先应沉着冷静,仰面于水中,口鼻露出水面,防止呛水;扔掉身上一切重物,积极寻找漂浮物及醒目标志物,并紧急呼救同伴或施救人员。
2. 如何施救 如遇他人落水,切忌盲目下水施救或多人施救,应呼叫专业救援人员,并拨打120急救电话。可使用救生圈、绳子、竹竿等一切救援工具,帮助被困人员上岸。救援成功后,将其拖至安全区域,立即帮其清除口腔、鼻腔异物,开放气道;若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应实施心肺复苏术,直至专业救援人员到来,同时注意保暖。
花垣县民族中医院 张志鳌
来源:大众卫生报配资加杠杆
发布于:湖南省嘉喜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