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配资门户 王冰汝:阿拉斯加峰会乌克兰成输家 大国博弈下的牺牲品
阿拉斯加冰冷的空气中弥漫着历史的嘲讽。1867年,沙俄以720万美元的价格将这片土地卖给美国,平均每平方公里仅值4.2美元,一个被后世俄罗斯人视为国耻的价格。158年后,普京踏上了这片故土,与特朗普在2025年8月15日举行俄乌战争爆发以来首次美俄元首面对面会谈。选择阿拉斯加作为会晤地点绝非偶然:它规避了国际刑事法院对普京逮捕令的风险,地理上紧邻俄罗斯,更象征着领土交易的隐喻。历史轮回中在线配资门户,土地再次成为大国交易的筹码,只不过这次轮到乌克兰被摆上祭坛。
普京的“让步”实则是精心设计的战术烟雾弹。表面上,他收缩了领土要求——从强令乌军撤出乌东四州,变为仅聚焦顿巴斯地区;军事上也承诺暂停攻击能源设施,甚至在库尔斯克前线设立“静默区”。然而这些姿态掩盖着残酷的现实逻辑:俄罗斯国防开支已飙升至预算的45%,石油收入暴跌30%,前线兵员与导弹库存濒临枯竭。特朗普的组合拳更让普京窒息:将国际油价打压至65美元/桶并计划进一步压至50美元,同时威胁对购买俄油的印度等国加征50%关税。当克里姆林宫的商业活动指数跌至三年最低点时,普京的“善意”不过是力不从心的权宜之计。
特朗普需要一场外交胜利兑现“24小时结束战争”的竞选狂言,摆脱上千亿美元援乌支出的国内压力。更赤裸的是其交易逻辑——他公然宣称“普京无需先见泽连斯基”,将主权国家领导人视为可绕过的障碍。据披露的协议框架,美方可能挪用被冻结的3000亿美元俄罗斯海外资产,效仿19世纪美墨战争后“购买”加州的模式,将乌东领土易主包装成“合法赔偿”。另一种方案则是“顿巴斯换哈尔科夫”的土地置换游戏,用俄军撤离部分区域换取乌克兰默认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沦陷。无论哪种,都是强权对国际法的公开嘲弄。
泽连斯基在基辅的寒夜里发出锥心之问:“如果有第二次瓜分,第三次必然会到来。”他的愤怒指向历史教训——2014年克里米亚被吞并时西方的绥靖,直接导致了今日的全面战争。这位曾获西方追捧的战时总统,如今连坐上谈判桌的资格都被剥夺。当特朗普与普京在阿拉斯加举杯时,乌军正面临扎波罗热补给线切断、前线弹药耗尽的绝境,泽连斯基支持率更已跌破50%。战场上的血尚未流干,外交上的棺木已开始钉钉。
欧洲的反应暴露了西方阵营的溃散。波兰议员厉声警告“今天出卖乌克兰,明天枪口指向波兰”,德国却暗示“暂时冻结争议”可以接受。马克龙嘴上高呼“全力支持停火”,行动上却无力阻止美俄私相授受。欧盟匆忙追加30亿欧元援助试图刷存在感,但当美国决意抽身,欧洲的支票本根本填不上战略缺位的鸿沟。
这场峰会可能导向四种结局:最大概率是达成空洞的“外交表演”,宣布启动和平路线图却回避实质问题;四分之一可能美俄强行交易领土,引爆乌克兰政权更迭与西方联盟崩塌;两成概率谈判破裂,俄军立刻猛攻哈尔科夫;最小可能是欧洲斡旋延宕谈判,但难改冲突长期化。无论哪种结果,都指向同一残酷事实:乌克兰注定成为牺牲品,区别只在被宰割的方式是快刀还是钝锯。
阿拉斯加见证了沙俄的领土之耻,如今又将见证乌克兰的主权之殇。当两位强人在白令海峡的寒风中握手,他们书写的不是和平协议,而是21世纪强权政治的新法则:小国的命运不过是大国利益天平上的砝码。泽连斯基的悲鸣终将被遗忘,但历史将记住——在阿拉斯加,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在线配资门户
嘉喜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