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资加杠杆 中方为何时隔一年对加拿大进行反制 精准打击的背后考量
8月14日配资加杠杆,中国商务部发布了一项公告,对加拿大油菜籽产业征收75.8%的保证金。这一举措并非临时起意,而是中方在等待一个“恰当的时机”,一击即中。许多人疑惑,为何中国等了一年才采取行动,而且反制措施不仅限于油菜籽,还涉及豌豆淀粉和橡胶。
要理解这些疑问,需从2023年9月说起。当时,加拿大配合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高达100%的惩罚性关税,引发中国强烈不满。但中国并未立即反击,而是静静观望了一整年。加拿大的油菜籽有67%出口到中国,几乎完全依赖中国市场。然而,加拿大不仅对电动车加税,还对钢铁、铝制品以及含中国原材料的产品开征特别关税,并向WTO投诉中国钢铁产品倾销。讽刺的是,加拿大自己向中国出口的油菜籽和豌豆淀粉长期以低价倾销,严重影响了中国本土农产品竞争力。
中国没有立刻反击,而是在等待时机。8月14日,中国三项反制措施几乎同步落地。油菜籽加收75.8%的保证金,几乎关闭了中国市场大门;豌豆淀粉启动反倾销调查,打击其深加工产业;卤化丁基橡胶则切中加拿大化工行业的要害。时间点选在农业收获季前夕,导致加拿大农民大规模出货受阻,仓库里的产品瞬间没了销路,储存空间也成了问题。一位农民哀叹一个上午损失了9万美元,政府却无能为力。农业省省长急得直拍桌子,要求总理卡尼尽快行动。多个行业组织也发声,要求联邦政府与中方沟通,争取取消反制措施。
面对国内压力,卡尼政府迟迟不回应。农业部长表示需要更多信息,既没承认错误,也没打算改政策。加拿大政府的犹豫正中中方反制的软肋。中方通过多种渠道表达立场:如果加方取消对中国产品的不合理关税,中方会调整反制措施。关键在于加拿大是否敢改。加拿大似乎仍沉浸在跟随美国的幻想中,去年不仅加入美国对中国电动车加税行列,还在G7会议上污蔑中国在香港事务上侵犯人权。中方明确表态,香港事务纯属中国内政,任何外来干涉都不会被接受。加拿大的错误政策积累多年,中国此次反制不仅是维护国内产业利益,更是一次规则教育。
就在中方出手前,美国宣布对加拿大出口商品加征35%的关税。加拿大对中国强硬,结果却被美国背后一刀。中方的三连击不仅是回应加拿大过去一年的行为,也是对其他国家的警示:不要为了讨好美国就牺牲中国。
中方之所以等了一年,是为了在最合适时机让加拿大农产品市场封锁,政府内外夹击,明白轻视中国的后果。更重要的是,中国没有关上大门。驻加大使王镝表示,如果加拿大愿意撤销不合理关税,中方可以调整反制措施。加拿大继续强硬不仅得不到美国的好处,还会彻底失去中国市场。中方已经在考虑从澳大利亚恢复进口油菜籽,一旦渠道转向,加拿大农民将面临整个产业崩塌的风险。
中方这次出手是用规则回应规则破坏者,调查程序、数据依据、公告时间点都严格按照世贸组织流程进行。加拿大想告到WTO恐怕也讨不到便宜,更何况WTO因美国阻挠几乎瘫痪。从去年9月到今年8月,整整一年时间,中方按兵不动,背后却是一场无声谋划。当加拿大一次次挑战底线,中国始终忍耐,等到忍无可忍时再精准打击。这场博弈中,加拿大看似主动实则被动。中方不仅掌握主动权,还牢牢抓住节奏。加拿大现在必须认清形势,放下偏见,回到正常的中加关系轨道上来。合作可以继续,但必须建立在平等、互利和尊重的基础上。
配资加杠杆
嘉喜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